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走出"垃圾围村"重围--湖南省浏阳市三口镇见闻 2011年12月08日 来源: 新华网


20111208   来源: 新华网

走基层·现场目击:走出垃圾围村的重围——湖南省浏阳市三口镇见闻
    新华网长沙12月8日电(记者 于磊焰、苏晓洲、段羡菊)从早年的垃圾围村,到如今一些地方几乎垃圾埋村,中国乡村千百年来似乎不成问题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近些年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热点和难点。
    记者近期探访湖南省浏阳市三口镇等地,发现当地官方和民间齐心合力,创造性地将农民自主治理、市场机制和公共管理介入三大要素结合起来,探索一套比较有效的方式,三口模式初步破解了垃圾围村难题。
    城里后生嫌弃回乡
    地处湘赣边境的湖南省浏阳市,人口过百万,5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自西向东,从平原而丘陵,进而至于海拔千米以上的罗霄山系。
    记者一行,出浏阳城区北上,车进三口镇,给人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干净!房前屋后、阡陌之间,很难看见垃圾和杂物,景色特别养眼
    “以前不是这个样子。三口镇年过七旬的老人冯辉明、李寿兰夫妇指着后院空坪一角大块黑灰色印迹说,过去乡间无人收垃圾,无奈他们只好将自家垃圾全倒在院子后面的空地一角。垃圾腐烂变质后,气味很难闻。隔段时间自己烧一次,浓烟滚滚,人呆在附近连气都透不过来。
    看见有人拍照,冯辉明的几位邻居围拢了过来。大家七嘴八舌,形容过去的农村是一条街,两排房;到处臭水沟,随地垃圾场。一位老人说:卫生条件太差,在城里长大的孙辈们回来吃饭都作呕,来一次就再也不愿意回来!
    三口镇党委书记王桃文告诉记者,三口镇称得上是中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一个标本:2.2万人口聚居于5平方公里范围内,每天产生约30吨垃圾,没有去处,只好就地消化。
    环保部门和科研机构的调查表明,从早年的垃圾围村,到如今一些地方几乎垃圾埋村,中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日益触目惊心。湖南一个 百万人口、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统计,每天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接近千吨水平,而每年乡镇污水排放量更超过1500万吨,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生活废物排放。
    但与城市拥有相对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体系不同,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绝大多数缺乏最基本的环保设施。而数以十万计的行政村,绝大多数生活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状态。
 分类减少九成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关注起来容易,但治理起来需要能力和智慧。
    在浏阳市三口镇,记者发现这里走出了一条分类减量、上户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补助、公司运营的新路子。
    在三口镇,每个农家院墙角,都有绿色和白色两个垃圾桶,分别收储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居民居住相对密集的屋场上,还有两尺见 方的水泥垃圾池,配有密封盖板。当地村民周才建说,这个垃圾池专门用来倾倒煤灰、剩饭剩菜等垃圾。自从垃圾池进了村,乡间过去四处飘荡的臭味减轻了,蚊子 苍蝇也少了很多。
    王桃文说,三口镇垃圾分类减量是被逼出来的:全镇日产垃圾30吨左右,一天的垃圾清运费达到2450元,如果搞村收集、镇中转、 市处理,全镇全年处理垃圾的运输费就需88万元,财政无力承担,浏阳市垃圾处理厂也无法容纳。为此,三口镇探索把垃圾分为三类,尽可能放在三个不同地 方。
    其一是可堆肥垃圾,如剩饭菜、瓜果皮、烂菜叶等。农户学着在家附近挖坑集中堆放,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或者投入邻近的沼气池,实现资源化 利用。其二为可无害化处理垃圾,如煤渣、炉灰、石块等,拿去铺路填坑。剩下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则投入垃圾池,统一收集,送镇中转站处理。
    “分类减量可以把三口镇垃圾减少90%,全年垃圾转运费只需要10万元左右,解决起来就轻松多了。王桃文说。

No comments:

 

Web Site Hit Counters
IBM Think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