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三峡蓄水致尴尬局面:上游地质灾情下游旱情

Summary: Three Georges Dam reservoir may not going to reach its designed ability of retaining 175 meters of water. The designed ability has not been reached because the upstream has more geologic disaster, when downstream is suffering drawn threat.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拟10月末或11月三峡蓄水至175米最终水位的目标,"今年可能已无法实现。"17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在等待"175"的到来,渴望进入正常运行期。但如今已是第二次受阻。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拟10月末或11月三峡蓄水至175米最终水位的目标,"今年可能已无法实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不无遗憾地对《�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17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在等待"175"的到来,渴望进入正常运行期。但如今已是第二次受阻。去年,因上游地质灾()情频发,中下游取水困难,第一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止步于172.8米。

这一次,上游地质灾()情仍不容乐观,但更直接的原因是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中下游"嗷嗷待哺",只得超计划加大下泄流量,同时上游来水又持续减少,近一周多来,三峡上游水位始终徘徊在170171米,175米目标一时可望而不可及。

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等受访专家表示,来年可考虑提前蓄水,"否则恐怕三峡水库在大多数年份都蓄不满。"

然而,一旦提前蓄水,或将面临上游防洪风险以及上游水库"抢水"局面。"用老一套的水利调度理念,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容等专家认为,三峡工程调度方式有待改善,长江干支流水资源还需统筹规划、科学调度。

旱情阻碍蓄水

据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水库最终蓄水位为175米,此后将由初期运行期转入正常运行阶段,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综合效益。

2008928日,首次试验性蓄水启动。尽管有地灾、取水困难等"插曲",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评估认为,枢纽运行、安全监测、地质地震、生态水质、泥沙、移民安置等各方面情况正常,三峡水库具备于2009年试验蓄水至175米的条件。

于是,新一轮试验性蓄水于今年915日零时启动,起始蓄水位为145米,当时入库流量23500立方米/秒。此次蓄水方案较去年详细,规定9月底 三峡水库水位原则上不高于158米,10月末蓄水至175米。若10月底水库水位未蓄至175米,则11月份继续蓄水至175米。

9月底,三峡水库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蓄水任务,水位升至约158米,蓄水量70多亿立方米。眼见成功在望,孰料中途杀出个旱情"程咬金"

9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湘江、赣江发生历史罕见旱情,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出现困难,渔民歇业,航运受阻。

针对这一情况,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自1019日以来,已3次要求处于试验性蓄水的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10月下旬,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仍不小于9500立方米/秒,比原计划方案多下泄3000立方米/秒,蓄水进程由此受到影响。

随着长江枯水期的临近,三峡入库流量还在持续减少,11414时跌破9000立方米/秒,至8800立方米/秒。三峡水库水位虽在1119时艰难涨至171米,但此后又稍有回落,目前仍在171米附近徘徊。

按照长江防总调令,103114时起,若三峡入库流量大于9500立方米/秒,水库下泄流量按不小9500立方米/秒控制;若入库流量小于9500立方米/秒,水库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即来多少水就放多少水。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若11月长江上游无大的来水,下游用水需求保持不变,三峡水库今年就不可能蓄至175米;若来水大幅减少,三峡水库还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水与旱的纠葛

1022日上午8时,洞庭湖城陵矶水位由维持了两天的21.62米回升至21.67米。湖南省岳阳市防汛办副主任陈伟力说,这是自810日城陵矶水位从30.93米持续下跌以来,首次出现回升,"说明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有了明显效果。"

既然放水能缓解旱情,那旱情的出现与蓄水又有何关系?陈伟力告诉本刊记者一组数据,此前,三峡水库下闸蓄水后,其下泄流量也随之逐渐减少,如在9 15日至17日,下泄流量均在1600017000立方米/秒之间,至月末减至11000立方米/秒,1019日则降至6770立方米/秒,"往年正 常的下泄流量在1300020000立方米/秒之间,10月份平均流量也在18500立方米/秒。"

"人们很容易把旱情和三峡大坝拦水联系起来。"郑守仁院士却认为,蓄水并非干旱主因,主因是这些地区自身的旱情,即9月以来当地持续晴热高温,降雨量很小,无法形成径流。

本刊记者另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此次南方地区出现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持续高温少雨。

陈伟力也承认,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干旱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降雨量偏少。"三峡蓄水只是起了加剧的作用。"

按蓄水并非干旱主因的同一逻辑,郑守仁指出,补水对缓解旱情的作用亦有限。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有助于缓解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及其周边的旱情,但对维持湘江、赣江的水位可能帮不上什么大忙。

陈伟力亦认为,虽然增加了下泄流量,但对于"八百里洞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另据了解,目前长江干流洞庭湖湖口和鄱阳湖湖口水位虽已止跌回稳,但湘江长沙段水位仍在下跌。

据受访专家介绍,长江水资源供需矛盾由来已久。自1877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长江上游来水量在10月的多年平均值为19700立方米/秒,但受 上游降水减少及大量建水库等影响,最近20年的同期平均来水量减少了约3000立方米/秒。而今年10月上游来水量仅有6天超过14000立方米/秒,远 低于正常年份的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长江中下游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大量取水口由受污染的湖泊向长江迁移等原因,长江干流的供水负担大增。郑守仁说,1993年三峡 工程初步设计时,认为秋冬季节大坝下泄流量为5000立方米/秒就可满足中下游用水需求,但现在看来,10月中旬下泄7000立方米/秒都可能不够。

提前蓄水?

在受访专家看来,目前入库流量不断减少,水库达到175米的成功几率已很小。而对于三峡工程来说,175米试验性蓄水是一个必要的全面考验,只有水位达到175米时,很多问题才能得到验证,工程的综合效益才能全部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三峡水库若不蓄至高水位,来年12月上游来水量最小时,就无法给下游补水,届时下游的旱情会更严重。历史数据显示,在正常年份,长 江上游于12月的来水量为30004000立方米/秒之间,最小值仅为2700立方米/秒。只有在三峡蓄水后,每年12月才可保证5000 6000立方米/秒的下泄流量。

受访专家认为,解决蓄水和用水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将蓄水时间提前,充分利用洪水资源。郑守仁说,与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的情况相比,长江上游在10月的来水量已减少很多。因此可考虑提前至910日启动蓄水,并将9月底的水位抬高至160米甚至162米。

据了解,三峡水库去年928日开始首次试验性蓄水,虽未像今年一样再三加大下泄流量,但若不是去年11月初遇到588年一遇、峰值为33000立 方米/秒的洪水,水库水位根本达不到172.8米。而今年提前至915日开始蓄水,目的正是利用秋汛在9月尽量抬高水位,以便在10月上游来水较少时, 仍能保持一定的下泄流量,但这种提前量可能仍然不够。

过去三峡工程调度规程为反季节调节,汛期泄水,枯水期蓄水。聂芳容认为,将来可提倡"蓄洪补枯",即在防洪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洪水资源化",否则三峡蓄水就可能占用中下游1011月的生态水资源,导致中下游缺水现象。

但提前蓄水又可能导致上游防洪风险,三峡集团三峡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认为,拦蓄洪水"尾巴"可做到风险可控。我国气象水文预报水平已提高,即便蓄水启动后,上游可能酝酿大洪水,三峡水库也来得及进行调度。

他说,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长江主汛期,9月的洪水几率和量级都要小很多。进入9月后,中下游的水位已比汛期低很多,行洪能力较大,大洪水完全可以泄走。另外,近年汛期上游来水的泥沙含量已较工程初步设计时减少了约50%。因此,三峡水库具备进一步提前蓄水的条件。

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提前蓄水另有一个未知风险。

目前长江上游干支流已建水库的总容积达280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可能超过600亿立方米。受访专家表示,在当前长江上游来水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如果大量水库在汛末或汛后同时蓄水,势必出现"互相抢水"的局面,进而影响各自效益的发挥,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今年8月,在长江三峡三期枢纽工程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会上,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专家组组长、两院院士潘家铮曾指出,三峡工程和长江上游已 建、在建、待建的水电站今后将组成全球最大水库群,要实施联合调度。这意味着还有大量复杂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同时三峡工程也可能发挥出比初步设计规定更 大的效益和影响。

"长江下游的水库、湖泊也应纳入这个统一调度中。"聂芳容说,以今年为例,光靠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是很难抬高湘江长沙段水位的。湘江上游最大的 水库――东江水库由于未承担补水任务,9月前就将积蓄的25亿立方米水下泄用于发电,结果该水库现在无法有效对处于低水位的湘江进行补水。

郑守仁还称,三峡工程目前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但在千年一遇的洪水面前,还需配合荆江分蓄洪工程。而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则有望在将来把位于中下游的很多分洪区取消,用来放心发展经济。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运行管理好三峡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决策机制的问题。目前能够影响三峡工程调度的部门较多,协调难度很大。 三峡工程即便有了新的调度规程,其运行管理也不可"照本宣科",而是有可能需要根据不同年份的特殊情况,适时进行优化调整。因此,对长江流域水资源进行统 筹规划、科学调度,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

本文来源/《�望》新闻周刊

No comments:

 

Web Site Hit Counters
IBM Think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