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被打伤的村民周建勇也感到欣慰,但他同时也感到困惑,他被"安排"以贫困户的名义从民政部门领取了8000元医疗费用。
三岁的周岩在徐州职业病防治医院血铅检测是血铅含量95微克/升(小于100微克/升),属于正常,但随后在南京儿童医院检测结果是333微克/升,在西安西京医院检测结果是372微克/升
检测结果"前后不一"
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
[渔民联名信]
尊敬的汉寿县人民政府领导:
我们是汉寿县酉港镇、罐头嘴镇、坡头镇的二十一户渔户,祖祖辈辈在目平湖正喜障捕鱼为生,且有渔政部门颁发的渔民证为凭。近几十年来,我们遵纪守法靠在目平湖正喜障上捕鱼以维持生计,享受着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一切都相安无事。近年来,有个别人却打着开发建设的旗号,未经任何主管部门的批准,擅自在正喜障的大部分水面栽种树苗,且准备将不能栽种树苗的低洼水面约二千多亩用做圈养螃蟹,以谋取一己之私利,完全剥夺我们渔民的生存空间。他们为达到其目的,早已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途径拉关系、走后门,企图通过合法的途径达到其非法的目地,甚至在社会上扬言:整个湖是他们的,养得也要养,养不得也要养。大有不达目地不罢休之势,完全视我们渔民的生死于不顾,这势必激发社会矛盾、引起民愤。
为避免日后产生纠纷,确保一方平安,我们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于政府,提请领导予以高度重视。我们充分地相信党和政府能充分了解民声、体恤民情,迅速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制止有关门给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出"绿灯",给我们渔民一条生活出路。否则,我们将依法上访,直到问题得以妥善解决为止。
此致
湿地中心的湖床涨水季本是周边专业渔民经年捕鱼的唯一重要场所(现是淡水季),被"他们"施工围起来搞圈养螃蟹后渔民便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田地"。"他们"正上演着强制干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原生态和生物链。。。周边渔民再无可捕鱼之场,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重要捕鱼基地。图为渔民靠岸修整。
以上资料是笔者新年的1、2号在西洞庭目平湖正喜障岸边和湖心的所见所闻。围湖的投资方为黑杨种植余姓老板。由于黑杨的大面开发,西洞庭目平湖的渔业水面不断萎缩,开阔水面很难找。正在施工的地方较为平坦,水面达1万亩左右,这21户专业渔民及周边的"半边户"近年来一直在此作业。他们普遍反映水面被围之后,必须面临生活的重新选择,要么继续减产、减收的渔业,要么上岸借田务农、或者打工、或者失业。这些渔民不敢与老板交涉,据说施工组织方对他们采取强制手段甚至威胁,他们遂于2008年11月25日选派代表带着报告向汉寿县政府请求帮助。
大水一旦来了,走不通就漫堤湖南历来流行这样一句方言:某某人是洞庭湖的麻雀――吓(方音念"he")大了胆!该说法的主要出处是指洞庭湖历史上的水患非常频繁,湖区人民长期面临洪水的威胁,饱尝受灾之苦,久而久之,他们对洪水已习以为常。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品牌的尴尬
和谐之美!
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东北网1月8日讯 7日早6点,哈尔滨市香坊区香康小区1栋5单元的高先生习惯性地推开窗户,一股呛人的烟雾扑面而来。"完了,今天又不能晨练了。"高先生心里嘀咕着。退休 4年来每天都坚持锻炼的他,受烟雾天气影响,已经连续5天没有晨练了。有些坐不住的高先生在屋里转了好几圈,想到自己的过敏性鼻炎,他实在不敢冒险出门。
哈尔滨市连续出现烟雾天气已达5天,7日更是烟雾笼罩,而且非常呛人。
哈尔滨市环境监测站对市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显示,截至7日,5天来的空气质量都属轻微污染。
市民出门要戴口罩
7日一大早,哈市上空灰蒙蒙一片,整座城市被缭绕的大雾笼罩着,楼房都掩映在大雾之中。红军街上的华融饭店双子厦影影绰绰,十分模糊。哈市标志性建筑之一――龙塔的上半身也被烟雾"截断"。在长江路红旗大街交口,记者目测能见度不足50米,马路对面就灰茫茫一片。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戴口罩的行人。"早上出门后,感觉大雾很呛人,就返回家取了个口罩。"市民王忠慧说。"天倒是不冷,可这烟太呛人了。 "市民冯女士说。
家住道里区通达小区的楚颖告诉记者,她早上出门时戴上口罩,等到了开发区的单位摘下口罩一看,上面全是黑灰。
晨练老人不敢出屋
由于哈尔滨市区接连几天出现烟雾,市民普遍感觉空气质量较差,在户外晨练的市民明显减少。
在香坊区的尚志公园,晨练的市民寥寥无几。"天气好的时候,每天早上都有好几百人晨练,这几天雾大,有几十人就不错了。"尚志公园负责人告诉记者。
经常在防洪纪念塔广场晨练的市民韩福利告诉记者,烟太呛了,鼻子和嗓子发干,非常不舒服。练了不到十分钟他就回家了。
"我已经4天没敢出屋了,憋得难受。"家住哈市南岗区的杨老太告诉记者,她患有心脑血管等老年病,每天儿女都打电话,叮嘱她不要出去晨练。
大雾迷城交通受阻
7日8时,记者在哈市香坊区公滨路上看到,过往车辆速度缓慢,很多车辆打开了急行灯,鸣笛声不绝于耳。"能见度太低了,开车提心吊胆的。"一名司机说。
由于雾大车行缓慢,导致东大直街、红军街、经纬街、新阳路等路段出现了堵车现象,事故也有所增加。
据交警部门统计,7日早晨6点至8点上班高峰时,共接到交通事故报警百余起。在哈市一些高速公路的出城口处,电子显示屏打出了醒目的提示,提醒过往司机减速慢行。
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7日清晨,下夜班的王继辉在烟雾中骑车回家,一路上不住地打喷嚏。每年这个时候,他的过敏性鼻炎就会发作。记者从哈市部分医院了解到,这几天到呼吸科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老人和儿童占较大比例。
据哈医大一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慧军介绍,由于近日出现烟雾天气,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近4天较平日增加30%左右。他说,有雾的早晨空气对流微弱,各种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绝大部分漂浮在近地面层,烟雾对人体呼吸系统影响较大,也容易诱发感冒等疾病,对晨练的人特别有害。灰尘还会随着人们的呼吸进入鼻孔和呼吸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李慧军说,面对弥漫的烟雾,市民要减少与其"面对面"的几率,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在户外锻炼,以免吸入过量的有害物质。必须外出时最好戴口罩。
地理位置易出现逆温天
近年来,冬季大雾已成为哈尔滨的季节必发病,每年一月都有这种连续多日的大雾锁城状况。据哈尔滨市气象台副台长、气象学博士陈莉介绍,哈尔滨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西部和西南部是开阔松嫩平原,因此冬天出现大雾天气与哈尔滨的地形、地貌没有关系。
陈莉分析说,哈尔滨近期高空受暖高压脊控制,气温较高,而地面夜间辐射降温明显,气温较低,所以高低空出现逆温现象。加上风力小、相对湿度较大,空气中的水分既无法随风散去,又无法落到地面,只能悬浮在半空中,导致出现大雾天气。
供暖燃煤烟尘是主凶
对于这几天的大雾,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香坊区和道外区的雾浓,而道里区和南岗区的雾相对较小,并且不那么呛人。
陈莉称,造成哈尔滨市区冬季经常出现呛人烟雾的根本原因,是供暖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气相结合后易形成烟雾,这种烟雾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
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的供暖专家李欧航分析,哈尔滨市冬季烟雾天气与城市不断扩大有关。近几年,哈尔滨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增加了供暖设施,排放的煤烟增多。高楼林立,产生风阻,空气流动性较差,影响煤烟的排放不畅。"虽然锅炉大多实行高空排放,但楼越来越高,大量的煤烟滞留在城市上空,遇上逆温天气确实很难散开。"以前哈市太平、香坊一带虽然平房多、小烟囱多,但视野开阔,上空遮挡物少,空气流动顺畅,煤烟也就散的快。现在一个大烟囱顶得上过去几千个小烟囱的排放量,加上过于密集集中,所以遇上这种天气烟雾就黑压压一片。
据专家介绍,哈市集中供热率平均在62%以上,道里区和南岗区的集中供热普及率更高,供暖排放的煤烟自然少。而香坊区和道外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仅为58%,不及全市的平均水平,烟囱多,排放的煤烟也多,因此更呛人。
"蓝天工程"正在实施
陈莉认为,雾天是天气变化造成的,谁也改变不了。但是煤烟是可以减少排放的。普及集中供热,拔掉小烟囱,就能有效地减少烟尘天气的出现。
记者从哈尔滨热电厂了解到,该厂今年将上马两台300兆瓦的热电机组,新增126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使香坊区的集中供热普及率将达到98.94%。届时,香坊区的空气质量将有所提高。
记者从哈市环保部门获悉,为了打造"蓝天工程",根治大气污染,"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将投资约143亿元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的实施,力争到2010年达到92%,使市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7日14时许,哈尔滨的大雾才渐渐散去。
"从8日起,将有一股冷空气进入哈尔滨,这种烟雾天气将逐渐离开。"陈莉说。 (本文来源:大河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