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22日 07:53中国经营报
乡村生活往往自给自足,而城市却是一个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活模式,城市 的便利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非常便利,但却面临着被我们丢弃的垃圾逐渐包围的险境。
埋不住的危害
一座座肆意生长的城市就如同一只只胃口巨大的饕餮巨兽,它们的排泄物就是垃圾。截至2009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约占全世界垃圾总量的 27%,年增长率为8%~11.5%,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垃圾产生国。这与我国较低的垃圾处理水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提供的数据,全国垃圾总量约有40%未经集中处理,只是掩耳盗铃般的把这些垃圾移出城市人的视线,简单掩埋到郊区甚至农村。
面对垃圾咄咄逼人的攻势,在我国,垃圾填埋一直扮演主力军的角色。这种手段处理能力强、作业难度低、投资运行费用相对低廉,土地资源也可实现再利 用,因而被广泛应用,处理能力占比已超过了85%。
通过将垃圾填入深坑或凹地中,经压实覆盖后,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自然分解,从而实现减量和减害的目的。不过垃圾填埋对空气、水及生态环境存在 二次污染的风险。比如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水分,前者增加了沼气收集处理的成本,严重影响了填埋体的稳定性。后者会导致填埋地点的 地下水出现污染,据统计,约有80%垃圾填埋场存在地下水污染的状况。
堆肥是另一种处理垃圾的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手段将垃圾中的有机质分解腐熟,转换成类似腐殖质土,可用于农田果园的土质改 善。成本低、操作简单、废弃垃圾能够资源化是这种方法的优点。不过在堆肥发酵过程中,易产生氨、甲硫醇及硫化氢等恶臭有毒气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另外 垃圾分类在市民中亦未形成习惯,如若垃圾中有重金属、废旧电池等成分混杂其中的话,施用成品肥后有可能会污染土壤与植物,累及农产品[15.00 2.53%]的 安全。
烧出来的"恶英"
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相比,垃圾数量的增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很多中心城市,寻找到一块可供填埋垃圾的土地也成了难事,而堆肥处理又存在种种障 碍,因此垃圾焚烧处理逐渐登上了垃圾处理的舞台。
这项历久弥新的技术早在1896年就开始了莺啼初试。然而彼时原始的技术以及垃圾中可燃成分比例偏低,导致垃圾焚烧时产生滚滚浓烟和恶臭气味,造成 了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直到上世纪60年代,垃圾焚烧都未能成为垃圾处理的成熟 技术。
现如今垃圾焚烧技术已旧貌换了新颜,成为一种机电光气一体化的高科技垃圾处理手段。在焚烧炉中800℃~1200℃的高温条件下,有机质高温燃烧后 产生的热能可回收利用,细菌病毒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恶臭气体高沃解,性质稳定的残渣可直接填埋处理。经过焚烧处理后,垃圾的质量可减少70%,而体积的 减少更是达到了90%。
然而这种看上去很美的技术在我国一些城市却成了催生政府推动与市民反对之间对立情绪的导火索,其中的症结要归咎于焚烧烟气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处理上,二�英(dioxin)就是其中的代表。
事实上,二�英并不是单一的一种化合物,而是200余种氯代三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它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一级致癌物质之一,其毒性是氰化物的 130倍,砒霜的900倍,另外还具有危害生殖、免疫及内分泌等诸多毒性。
当垃圾焚烧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一些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时,便有可能导致大量二�英的产生。人体的二�英除了少许经由大气吸入外,大部分是经过食物 吸收。二�英播散至江河湖海大气土壤中后,经食物链中各物种积累浓缩,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则会吸收更多的二�英。
虽然目前的焚烧技术足以保证焚烧温度处于安全温度之上,但垃圾烟气排放时二�英的实时在线检测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即便放眼全球,也没有哪一个垃 圾焚烧厂实现了二�英的实时监测。针对目前的检测方法,有专家比喻称,二�英样品前处理的工作量,就如同把国际标准泳池装满大米,从中挑捡出一颗带色的米 粒。这一"阿喀琉斯之踵"的存在使得信誓旦旦声称安全的环评报告在居住于拟建焚烧厂附近的居民眼中变得苍白无比,也使得垃圾焚烧陷入了一个并不亚于"哈姆 雷特之生死抉择"的两难困境。
分出个未来
虽然填埋、堆肥和焚烧能帮助人们稍解垃圾围城之急,但放眼望去,人与垃圾的攻防战仍有陷入僵局的危险。有专家认为,解决之道在于化敌为友,即垃圾资 源化。
的确,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已成了垃圾又一个代名词,但如何将垃圾摆回到正确的位置,除了做好限制消费性包装、循环利用包装物以及完善废品回收系统等源 头消减工作外,垃圾分类是需要着重完善的关键一环。经分类的垃圾不但资源回收效率大幅提高,而且还能与其他垃圾处理方式相辅相成。比如,垃圾经分类后,选 择适合堆肥的成分进行发酵处理可有效提高成品的肥效,减少其中杂质。而适合燃烧的分类垃圾用于焚烧处理时,可回收更多的热量,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垃圾分类在其中居功甚伟。该国的垃圾分类之细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仅大类就包括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 粗大类以及有害类等。这一切是日本政府推动、全民教育外加社会管理配套三管齐下,持之以恒连续10年才得以实现的。在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相当不平衡的特殊国 情条件下,想要让这一美好梦想照进现实,非常艰巨。
作者为医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