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城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城镇的发展及环境保护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小城镇数量较多,
布局分散,产生的生活垃圾长期暴露堆放,不仅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甚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小城镇生活 垃圾存在着多种处理方式,通过对小城镇生活垃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小城镇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合理性的防治对策及
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生活垃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39(2011)04-0011-04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举措。 当前,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小城镇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城镇垃圾没有进行统一处理,随意丢弃现象时有发生。生活垃圾长期暴露堆放,不仅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甚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 康,同时也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到2008年,中国小城镇总数为34301个,其中建制镇为19234个,乡15067个。根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李兵弟介绍,1985年以后,中国改革迈入市场化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到1986年底,全国建制镇由 1979年的2851个增加到8463个,建制镇人口由1978年的4039万人增加到5948万人[1]。到2008年,全国建制镇进一步发展到 19234个,建制镇人口达到13785万人。其中大部分小城镇镇区人口规模为2500~10000人,平均人口规模在8000人左右。小城镇的城市化进 程还表现在城镇居民住宅楼及公共建筑物数量的增多、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以及市政配套设施和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城镇生活垃圾 污染防治问题便成为关系到城镇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方面,乡镇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污染物的排放也更集中更严 重。市政设施的建设程度已成为小城镇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故小城镇的生活垃圾污染治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便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城镇生 活垃圾治理,将关系到保护和改善生活及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1小城镇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城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总体还较低,许多城镇缺乏有效的垃圾管理体制,环卫经费明显不足,垃圾处理水平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还不能适应城镇建设、管理和保护的需要。
1.1缺乏科学的合理规划
目前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小城镇的环境规划编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甚至至今仍没有完整的规划,使村镇建设难以走上科学合理的发展轨道,造 成了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制约了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2]。尽管有的乡镇已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合理规划,致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 操作性,造成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恶化。
多数小城镇属于沿路型建设较多,条状布局色彩较浓,公路两旁的市场、摊点乱摆乱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布局分散,造成部分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不高。在小城镇建设 中偏重于扩大建成区面积,增加建成区人口,忽视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导致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偏低 [3]。
1.2垃圾管理体制不健全
城镇垃圾管理一直是被忽略的薄弱环节。许多城镇环卫部门对垃圾的管理仅是被动的清运处置,着眼点仅放在生活垃圾末端处理上,忽视了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 程管理。在管理组织、作业队伍、工程建设、资金技术投向及法规设置等环节,都是针对垃圾产生后的情况,对城镇生活垃圾的消减、回收和再利用缺乏系统的考 虑,城镇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还未形成[4]。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产量不断增加,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成为污染环境的因素。
1.3处理技术和基础设施滞后
科技力量不足,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领域所占比重偏低。虽然近年来在提高垃圾的清运、转运的机械化水平上有了显著的进 步,有条件的城镇也在逐步进行垃圾焚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但总体水平仍较落后,仍以垃圾填埋为主,但垃圾填埋场的设施不规范,“脏、乱、差”的状况依然普 遍存在。城镇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方式,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降低了可用资源的回收率,增大了垃圾的运输量和填埋量,造成 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关键词:小城镇;生活垃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39(2011)04-0011-04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举措。 当前,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小城镇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城镇垃圾没有进行统一处理,随意丢弃现象时有发生。生活垃圾长期暴露堆放,不仅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甚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 康,同时也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到2008年,中国小城镇总数为34301个,其中建制镇为19234个,乡15067个。根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李兵弟介绍,1985年以后,中国改革迈入市场化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到1986年底,全国建制镇由 1979年的2851个增加到8463个,建制镇人口由1978年的4039万人增加到5948万人[1]。到2008年,全国建制镇进一步发展到 19234个,建制镇人口达到13785万人。其中大部分小城镇镇区人口规模为2500~10000人,平均人口规模在8000人左右。小城镇的城市化进 程还表现在城镇居民住宅楼及公共建筑物数量的增多、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以及市政配套设施和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城镇生活垃圾 污染防治问题便成为关系到城镇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方面,乡镇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污染物的排放也更集中更严 重。市政设施的建设程度已成为小城镇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故小城镇的生活垃圾污染治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便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城镇生 活垃圾治理,将关系到保护和改善生活及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1小城镇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城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总体还较低,许多城镇缺乏有效的垃圾管理体制,环卫经费明显不足,垃圾处理水平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还不能适应城镇建设、管理和保护的需要。
1.1缺乏科学的合理规划
目前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小城镇的环境规划编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甚至至今仍没有完整的规划,使村镇建设难以走上科学合理的发展轨道,造 成了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制约了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2]。尽管有的乡镇已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合理规划,致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 操作性,造成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恶化。
多数小城镇属于沿路型建设较多,条状布局色彩较浓,公路两旁的市场、摊点乱摆乱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布局分散,造成部分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不高。在小城镇建设 中偏重于扩大建成区面积,增加建成区人口,忽视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导致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偏低 [3]。
1.2垃圾管理体制不健全
城镇垃圾管理一直是被忽略的薄弱环节。许多城镇环卫部门对垃圾的管理仅是被动的清运处置,着眼点仅放在生活垃圾末端处理上,忽视了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 程管理。在管理组织、作业队伍、工程建设、资金技术投向及法规设置等环节,都是针对垃圾产生后的情况,对城镇生活垃圾的消减、回收和再利用缺乏系统的考 虑,城镇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还未形成[4]。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产量不断增加,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成为污染环境的因素。
1.3处理技术和基础设施滞后
科技力量不足,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领域所占比重偏低。虽然近年来在提高垃圾的清运、转运的机械化水平上有了显著的进 步,有条件的城镇也在逐步进行垃圾焚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但总体水平仍较落后,仍以垃圾填埋为主,但垃圾填埋场的设施不规范,“脏、乱、差”的状况依然普 遍存在。城镇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方式,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降低了可用资源的回收率,增大了垃圾的运输量和填埋量,造成 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