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
“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的五年加在一起的8年,将是中国垃圾焚烧产业的黄金时期。12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垃圾发电展望论坛上,上海环境卫生工程 设计院院长张益说,到“十二五”末,中国垃圾焚烧厂将超过300座,日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占垃圾处理总量的30%。
目前,中国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3.6亿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1.5亿-1.6亿吨,在处理方式上,以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为主,其中填埋仍然是主要 的方式,占比在45%-50%之间,焚烧占比12%左右,堆肥不到10%,仍然有30%的生活垃圾未能处理。
张益说,虽然填埋现在是主要的处理方式,但是处理比较初级,而且有占地多,臭气不易控制,稳定周期长,存在污染风险等问题。与之相比,焚烧的方式占地 小,稳定化速度快,减量效果好,臭气容易控制,对于人口密度大,土地紧缺的大城市来说,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当然也是无奈的选择。
他透露,目前建成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厂,总数超过160座,“十二五”期间规划的垃圾焚烧厂超过200座,到“十二五”末总数将超过300座。
不过,由于近年来因为垃圾焚烧厂选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出现,也让各地地方政府在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上从以往的高调宣传改为低调推进。
张益透露,目前上海正在同时建设11座垃圾焚烧厂,最小的日处理能力800吨,最大的3000吨,加在一起1.6万吨。与在上海引起广泛争议的御桥垃圾焚烧厂相比,后者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这就意味着仍将增加16个御桥垃圾焚烧厂。
根据张益的总结,从2007年6月北京由于居民反对叫停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建设后,到2011年1月全国共发生了10次因为垃圾焚烧选址引发的群体事件,其
中北京3次,江苏3次,广东3次,上海一次。“都是经济最发达,居民环保意识最强的地区,也是房地产升幅最高的地区”。
他认为,产生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垃圾焚烧厂标准偏低,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烟气超标、臭气扰民的现象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价格、房产价格持续推高,加重了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还有一个原因,是二噁英的污染引起居民的恐慌,不过他认为这是人为放大造成的。
另外一个方面,是政府过去定位不当,在招投标过程中的不规范,造成垃圾焚烧企业的运行管理上不够规范,也是引起群体事件的主要原因。张益说,住建部曾经请他们总结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以上几个原因就是他们为住建部提出来的。
他说,对于新建和已建的垃圾焚烧厂,应该严格监控、严控污染,并且他建议对于周边的居民给予补偿,例如采取一些惠民措施,在周边的生活设施上尽量完善,对于居民在供热、供电上给予优惠,在经济上给予补偿,在就业上给予照顾,对周边的产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