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并非偶然,实际上是环境保护欠账过多的一次集中爆发。据村民介绍,锦业公司工厂建立10多年来,他们每天吸着刺鼻难闻的空气,常常感到头晕、胸闷。硫酸厂建成后,种出的烟叶品质下降,卖不出去,只有改种其他农作物。而且锦业公司生产磷肥所产生的几百万吨废渣磷石膏长年露天堆放,一下雨,磷石膏中含有的砷等元素就会随地表水渗漏到地下。对此,当地政府为何不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呢?
令人惊讶的是,该企业在建厂时没有任何环评手续,尽管环保部门3年前就下达了语气严厉的环评报告。但是根本没有人去执行。"官不作为,企业自然有胆子。"某知情者的话可谓一语中的。当地政府不理会百姓的抱怨与环保局的警告,政府的屁股到底坐到哪一边?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村民不断投诉,云南省环保局点名通报的污染企业,竟被地方政府授予"守信用、重合同"企业称号,其产品被评为云南省级优秀产品而远销各地。这颇有点耐人寻味。在某种意义上说,阳宗海水体污染实际上就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GDP,不注重环境保护结出的恶果。
阳宗海水体污染事件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痛定思痛,政府官员还能躺在危机四伏,充满环境代价发展起来的GDP政绩沙发上沾沾自喜吗?阳宗海污染事件发生以后,锦业工贸公司这个污染大户被关停,相关责任人被处理,这或许可以触发当地政府的痛觉,对其他地方也是一个警示。但笔者担心的是,相对于庞大的GDP指标来说,水污染的痛觉与反思未必能持久。我们是否需要不断重演环境污染事件来刺激官员麻木的神经呢?
只有痛下决心改革政绩评价体系,自上至下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机制,扣除官员的污染政绩,把"污染帽"与"乌纱帽"挂钩,铲除拿环境代价换GDP的政绩土壤,才能真正遏制住官员制造污染政绩的冲动。
叶祝颐 (春城晚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